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六十二】
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六十二】
通过勾、刻、刷、画、裱等步骤纯手工制作而成。杨柳青木板年画题材广泛、色彩明艳、笔法细腻、气氛祥和,在当地新年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当地的剪纸、吊钱、福字、花灯制作传统历史悠久,让杨柳青的新年有着浓郁独特的年味。 坐落于千年古镇杨柳青镇南、光明路以西,东临气势巍峨的文昌阁,西接“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南靠古老的南运河。该街总占地面积12.041亩,使用面积为8027.65余平方米,是一组青砖灰瓦,磨砖对缝地仿清代商贸建筑群,采用长街和葫芦罐式相结合的建筑模式,以两层为主,局部有一层或三层。街上建有仿古青石牌楼一座,是中国是石牌坊之最和穿街戏楼及各式具有清代古风的店铺。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明清街是处在杨柳青民俗旅游区“中心”的一条商贸旅游街,是参观各景点的必经之路,将发展成为津门集古文化、旅游、商贸、影视为一体的金街,成为精英文化用品、工艺品、民间艺术的专营市场,重现古镇杨柳青清代商贸繁荣街景的盛况。杨柳青博物馆(石家大院)原系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石家祖籍山东,以漕运发家,乾隆年间定居杨柳青,以后便广置田产,逐渐发展成为津西首富。清道光三年(1823)石家析产为四大门,其中以第四门治东有道,财丁兴旺,现石家大院为第四门仅存宅第,宅名“尊美堂”。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石家大院始建于光绪初年(1875年),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含18个院落,房屋278间,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砖木石雕精美独具特色。院中石府戏楼是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石家大院曾有“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河北省地委曾在此办公。1987年由区文化局开始修复。1994年被天津市政府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石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大门,一条长长的甬路,构成大院的中轴线。甬路上的5座门楼从南向北门楼逐渐升高,每道门都有3级台阶。道路东西两边各有五进院落。东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室、书房、鸳鸯厅、内眷住房等。西边的院落为接待宾客的客厅、暖厅、大戏楼、祠堂等。大客厅院内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大戏楼宽敞华丽,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西院的西边还有三进院落,是私塾先生教书及其他的专用房。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郭进拴|走进杨柳青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