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二十一】
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二十一】
1981年5月,保定文学刊物《莲池》发表了莫言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全家都很高兴。那时候,管谟贤还负责为莫言誊写和修改错别字。管谟贤透着些许责备地说:“莫言到现在也不会写‘老鼠’的‘鼠’,不是加个宝盖头,就是下面多个点……”
上个世纪60年代,莫言在老家高密读小学。那时读书的孩子少,乡里其他村的孩子都去“中心村”读书。莫言家所在的村子离中心村有八九里路,土路颠簸,一下雨地面泥泞不堪,就像是踩在沥青上。
回家不容易,莫言一星期才回一趟家,都是爷爷赶着牛车去接他。后来一家人合计,农忙时节用车接孩子太耽误农活,便托关系倒腾来一辆二手自行车。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家里能有辆自行车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就这样,莫言和小伙伴开始了“拼车”回家。
莫言的个头小,人也瘦,骑自行车腿从车大梁下面伸过去,歪着身子骑,根本不可能坐在车座子上。这么“拉风”的骑车姿势很难受,后面还得带着小伙伴,别提多费劲了。后来,小伙伴也学会了骑自行车,就说两人轮流着骑车。可莫言却说,自己大一岁,是个大哥哥,必须当“司机”。后来,莫言累得实在不行了,就同意两人轮流当司机。
为了公平,莫言出了个主意,每人骑车骑100个数。小伙伴骑车时,莫言就在后座上数:“1、2、3……”数到100,变换成莫言骑车,一边骑一边再数数,数到100,再换成小伙伴骑车。
小伙伴的腿有些毛病,骑车很是费力,莫言觉得自己是大哥哥,得多骑车,他心里想了个“鬼”主意,在小伙伴骑车的时候,他在后面数数速度很快,一会儿就数完了,等到他骑车时,数数速度明显减慢。这样的结果就是莫言骑车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他变本加厉,替小伙伴数数时,经常故意蹦字,数到“57”,一下变成68、69,小伙伴鼓着腮帮子蹬车,常常不会注意他的小“伎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