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七】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三百四十七】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古人有诗云:“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只见佛光禅寺古木参天,绿荫蔽日,巨石森罗,峨岩林立,是惟一集山、寺、瀑、林之美于一体的胜地。
佛光禅寺依山起势,雄伟壮观。该寺巨石盘陀,流水潆洄,老树虬蟠,飞岚滴翠;更有长廊回匼,碑石题记,雕梁画栋,亭榭相映,引人注目。
路过感恩湖,从那湖里舀了瓢凉水喝了,顿觉甘甜可口,清凉透骨,颇有醇酒甘露之美。
在通往佛光禅寺的石级香道,石阶上刻有莲花、荷叶或莲蓬图案。过去朝山进香者,凡见香道上有莲花等图案,均要跪拜,真是“三步一叩、五步一跪,虔诚备至。”那石级,一层又一层,一梯又一梯,接连不断,在下面望上去,似乎没有路了,但走完一段,一转弯马上又现出新的一段来。有时我回头看去,山坡就躺在我的脚下,那满山满壑、苍翠欲滴的林木,用青黛浓绿装点出青色的城、绿色的海,组成了幽静的基调。风乍起,绿漪碧涟,起伏荡漾。山上林密弯急,移步换形,头脚接踵,虽近在咫尺,笑声朗朗,往往难见踪影,愈往上走,景致越美。啊!祥龙谷,你的一泉一石都有一段那么动听的故事;你的一草一木,也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我站在祥龙谷极顶,望着显得很低很低的天幕,似乎一伸手就可以从云屏中扯出几块云纱,而又自得刺眼,软得拿不住。谷壑幽深而又险恶,山峰婀娜而又怪异。在艳阳的照耀下,时有水蒸汽从林中升起来,是那么的纤巧清丽,幻化无穷,构成了一幅轻纱浮动的山云图,使祥龙谷奇秀中略带一点神秘,妩媚中稍添几分羞涩。这时候,我才真正领会了“一览众山小”和“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浓郁诗情。举目眺望,奇峰深壑,层层叠叠,浩浩山川,鸟鸣兽叫,茫茫林海,涛声吼啸,千般风物,万种诗情,都奔来眼底,涌于心头,凝成了高亢而激越的最强音:美哉,祥龙谷!
祥龙谷的天,就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碧空如洗,眨眼间,黑云滚滚压在头顶,一会儿就电闪雷鸣,山风裹着暴雨,劈头盖脑地猛浇了下来。我们快步来到佛光禅寺的亭子里来避雨。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烟雾笼罩,危崖奇峰,时隐时现。整个祥龙谷,云腾雾涌,似乎处于飘渺之中,好像是仙山琼阁,我们则有腾云驾雾之感。看着那浓墨泼洒的美妙图画,迎着满亭的清风,我们完全沉醉在了浓如醇酒的意境之中!
雾散天开,乌云惊退,天色更蓝,山水更美!一道彩虹,横跨山涧,祥龙谷更有一番风情。只见悬崖绝壁上,流水潺潺,飞瀑腾空,珠花翻飞,在艳阳下映出了七色虹霓,溢光流彩。
啊!此刻的祥龙谷啊,你多像刚刚出浴的美人,梳洗打扮一新,容光焕发,转眄流睛,顾盼生情,楚楚动人,你内在的美全都溢了出来,令人一见钟情,不酒而醉!
当我们顺着石级继续前行时,一团云雾翻卷着向我们袭来,四周茫茫一片,我们眼前刹时成了漫无边际的雾都,在朦胧恍惚中,犹如置身于蓬莱仙境。近瞧,如棉絮平铺,连接天边;远望,几处云海上的小岛时隐时现,奇幻神秘。一阵山风吹过,那飘逸无定、若即若离的朵朵白云,追赶着、奔逐着、嬉戏着、聚散着,一会儿似异峰突起,一会儿又如茫茫平川。它似仙女们那婀娜多姿的裙裾,又像锦织缎绣、团花簇簇的玉带。它不停地飞转、升腾,你挤我撞,排列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绝妙奇景,使你怎么也看不透它。停了一会儿,风起云涌,犹如波涛翻滚,更是一番奇观。神秘莫测的祥龙谷云雾呀,你把我们带入了“虚无飘渺”的“太虚幻境”。
真是有缘,在这里我巧遇到了佛光禅寺的主持大师,他学识渊博,对观音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说:“数珠手观世音,丰腴圆润,典雅大方。高不及一米,上身微微向后侧转,装饰华丽,眉稍嘴角流露出微妙的喜悦,神情潇洒,慈悲庄严。千手千眼观世音或三头十一面观世音,都为佛教密宗所传,其他宗派大都供奉标准相观世音。标准相观世音像称‘圣观音’或‘正观音’。观世音结跏趺坐,手中持莲花(或结定印),头戴天冠,天冠中雕有阿弥陀佛像。但到了近代,我国民间所流行的多为手持杨枝净瓶的“杨枝观音”立像。观世音手中所拿的杨柳枝和净水瓶,乃普洒法雨(佛法)的意思。菩萨寻声救苦满众生愿。河南汝南《重修汝南县志》记载,当旱魃为灾,大地开裂时,观音菩萨现身,遂降甘霖。”
佛教传入中国,给中国的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增添了新的活力。佛教经典不但刺激了文学家们的想像力,鼓舞了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的创作,而且佛教中的佛和菩萨也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救苦救难的德性,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是精神寄托之处。因此许多人把观世音当成了拯救自己命运的救星。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促使观世音从佛殿中的莲花台上走下来,走上了戏台,走进了戏曲和小说天地,而被广泛颂扬。
在我国古代,表现观音菩萨的戏曲较多。诸如《观音救父记》、《慈悲菩萨惜龙南海记》,都是传世的佳作。在这众多的戏曲中,《观世音修行香山记》中的观世音是以少女形像出现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