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四百六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从军行》:“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进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前两句写秋高气爽,风紧沁凉,敌军马肥体壮,且敌方众多,行动迅速,快速南下。尤其是“群胡马行疾”一句,将敌人嚣张气焰、骄横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接着两句写我军可能由于戍边的人数不多,不敢仓促迎战,只能白天严关城门,夜晚埋伏兵卒相守。下两句是将军在庙堂之上拜谢,奉命出征前线。“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一句,着重描写将军出征时的声势浩大。接下一句写我军在黄河的西北边上驻扎下营盘,士兵的豪气冲天,整支队伍一心一意、同仇敌忾,有种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气概。下面六句刻画了一位将军的高大形象:将军胸有大志,有强烈的爱国心,边防有紧急军情,立刻投笔从戎,且精通兵法,转战多地,功勋较多。最后二句,为诗人的感慨,字句中间充满着对保家卫国将士们的敬意和对他们事业的向往。整首诗篇,字句清新自然,无雕琢痕迹,读来意思明了。
三是内容通俗易懂。刘希夷的三十五首诗,从内容来看用词上不晦涩、不拗口,通俗易懂。
《江南曲》其三:“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苹。果气时不歇,苹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在美丽如画的江南春天遇到了一位意中人“陇西客”,女子以江南之物“灵果”赠与意中人,但最终没有结果,表明女子追求自己的恋人未获结果。意思十分明了。 《代悲白头翁》体裁为“七言歌行”。这样的诗体,魏晋南北朝以来,大多用在乐府歌辞之中,到了唐代,渐渐脱离了乐府,成为一种七言古诗的形式,已不是乐府曲辞了。初唐的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等都有篇幅较长的歌行,不过他们的句法,还是继承了齐梁诗歌的浓烈风气,又多是对句。刘希夷的歌行,极少用到对句,用典故也不多。文字不仅明白,而且流利,诗意也不十分隐晦。这些通俗易懂的诗在盛唐被李白等诗人发扬光大,成为唐诗的主流。
四是情景韵理交融。刘希夷诗歌意境,景色明丽,情景交融而富于诗情画意。
《代悲白头翁》《春女行》等诗歌在情感的真挚,笔调的明朗,语言的清新,尤其在哲理的思索和诗歌意象的创设方面,对诗歌意境的净化、开拓与创新,形成优美、清丽的诗歌意境影响深远。
《送友人之新丰》:“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野路归骖转,河洲宿鸟惊。宾游宽旅宴,王事促严程。”诗情从景起,景随情来,情景浑然一体。诗人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使得其笔下的诗篇情感表现得十分真挚,其情之真、之深、之善,令读者为之动容。
《嵩岳闻笙》:“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那如画的“明月”“空山”“夜色”、“小草”清景和天籁般的“秋风”“虫鸣”声;那“散发”“坐卧”在风中的游人,在尽情地享用喜欢的“清景”。“风止”后月夜更加清静,惟有各种“虫鸣”和声相伴。诗人不由得拿出行囊中的笙轻轻吹奏,与无数“虫鸣”合唱一起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全诗从始至终显得格调清新,笔致爽朗,意象明丽。诗论家称诗人对诗歌创设的意境已有意识地进行了“净化”和“提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