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 正文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零三】

浏览:415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2025-08-17
已关注 关注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零三】


       三苏苑前的一湖碧水,被晚风吹皱了,涌起了层层细浪,似雪、似玉,闪射着千点银光,万点磷火……于是,那涛声划破长空,悄悄地踏着浪尖,朝着三苏苑走来。

霞光在脚下跳跃,花香在身边游荡,伫立在被翠竹环抱着三苏苑,我似乎听到了苏轼那雄壮超脱的“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清新明快的“乳燕飞华屋”、“冰肌玉骨”;奔放流转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落日绣帘卷宗”;真挚隽永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如霜”等等。他以多面手的姿态出现于北宋的文坛和艺坛。他的创作实践,无论是在散文、诗、词、书法乃至于绘画方面,都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在词这一方面,三百多首的《东坡乐府》一向被公认为是词坛上的一座高峰。

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一个新的流派的创始者;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更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苏子屡遭贬谪,动辄得咎,但决不沉沦。他爱汝州郏城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爱这靠椅似的山势颇似家乡峨眉山,更爱这中原民风的敦厚与淳朴。苏轼临终,写信给子由:“即死,葬我嵩山下。”十余年后,苏辙追随其兄来此入土。其父苏洵之墓为元代添置的衣冠冢。苏坟村的乡民仰幕苏轼的文品和人品,保护着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新城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为了发掘文化底蕴,在湖滨公园仿照郏县“三苏坟”,修建了“三苏苑”。由于三苏苑内外绿竹成林,松柏郁郁苍苍,杉树直插云端,叶,绿葳葳;枝,舞虬虬;干,骨铮铮。风动树摇,枝叶相摩,伴着哗哗雨声,时近时远,时高时低。忽如穿林拍空唰唰而去,忽如卷地漫土簌簌又来。再仔细观察,则有风紧而不吹衣,雨骤而不湿襟。

咦,旌旗猎猎,笳鼓悲鸣,持戟甲士,阵列如云,一片刀山剑丛;咦,东坡狩猎,锦帽貂裘,牵黄擎苍,千骑卷平岗;咦,红衣翠袖迎东坡,三三五五出篱门,相排踏破傅罗裙……我突然想到:那三苏父子留下的文学瑰宝,不正像细雨一样滋润着我们这样的后来者,并且将永远积淀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林中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具体到地域而言,丰富的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方闪亮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生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媒体矩阵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简书

奔流文学-简书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