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正文

汉字没有“脸”的时代

浏览:85415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2016-12-01
已关注 关注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
  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
  没有“脸”以前,“面”就是“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说文》曰:“面,颜前也。”《汉·匈奴传上》中的“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后汉书·东夷传·倭》里也有“男子皆黥面纹身”。文中的“面”都是“脸”的意思。至于《三国志·魏志·毛玠传》中的“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的“面”,更是此意。今天还在流传的“面子”、“面红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脸”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唐代,“脸”和“面”就基本一致了。岑参的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中的“脸”已经是“脸”了。一直到明清之前,“脸”和“面”用法一致,都是书面用语。也就是说,“面”在当时依然盛行,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面”如果换成“脸”,就大煞风景了。
  沿袭到现在,脸和面范围虽然一致,但我们通常把“脸”当作口头用语,而把“面”当作书面用语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汉字,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媒体矩阵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简书

奔流文学-简书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