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仙》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写于1804年。
诗歌前两节描绘了诗人眼中优美生动的自然景色,他将自己喻为浮云,俯视着大地上大片的金色水仙,第三节描写的是诗人愉悦轻快的内心感受,最后一节是诗人在忧郁孤独之时回忆起水仙花的感受。 诗歌基调浪漫轻松,带着象征主义的色彩。水仙在诗人看来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寄托和向往。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美丽景色融合在了一起,其内心情感在自然中得到了寄托。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知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
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
这景象所带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顾子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