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之宫》是乔叟一部重要的作品。全诗分为三卷,分别叙述了三个不同的梦。第一卷的导言一开始就抛出了乔叟对于梦境的思考和困惑,“不懂得为什么人们要做梦”;“为什么有的梦会灵验,有的梦却十分渺茫”;“为什么某一场梦全是幻境,而另一场梦却揭开着一段默示”,他表示自己并不想多伤脑力去专研其中的含义,只有“祈求十字架上的圣灵使我们每做一场梦都碰上好运”。当然如今的我们可以使用弗洛伊德关于梦是窥见个人内心隐秘的潜意识的观点去解释乔叟关于梦的疑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应该用古希腊罗马的梦境理论去理解这首诗。在古希腊,梦具有疗效功能,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调整好做梦的状态和为做梦进行准备是重要的,梦境意味着联系神的世界。连柏拉图也认为梦是众神对未来的谕旨。而亚里士多德则对梦做出了不同的阐释,他认为梦是睡眠状态下内心生活的表现,是一种深层的心灵现象,与内部器官有关。由此可见在当时,两派学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梦到底是神的旨意还是人体的身体活动。虽然乔叟在诗的一开始表明自己“脑力太弱”“我真的不懂”“我实在说不上来”,但实际上他已经在抛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回答了做梦的原因。如因为身体的疲劳,如情感焦虑,又如神意的指示......说明乔叟当时已经发现了梦境产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没有把梦境简单地定义在某种单一的理论框架下,乔叟熟知古典梦境理论却不受其约束,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声誉之宫
乔叟 著
《声誉之宫》是乔叟一部重要的作品。全诗分为三卷,分别叙述了三个不同的梦。第一卷的导言一开始就抛出了乔叟对于梦境的思考和困惑,“不懂得为什么人们要做梦”;“为什么有的梦会灵验,有的梦却十分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