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故事》包括《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和《罗马》(片断)。
《涅瓦大街》描写了艺术家庇斯卡辽夫和中尉庇罗果夫在大街上的不同遭遇。热情、浪漫的艺术家把妓女当成美女,视为艺术所追求的美,他想拯救她,让她通过劳动谋生,结果为她所拒绝。艺术家多次劝说无效,在失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厚颜无耻的中尉却把过路的女人当作妓女,跟踪调戏。当他遭到女人的丈夫一顿痛打后,中尉决心报此耻辱。可是等他走上大街,吃了些甜食,看了会黄色下流刊物以后,刚才遭受的奇耻大辱,立刻被忘得一干二净。充满引诱、谎言的涅瓦大街是庇罗果夫们的乐园。《鼻子》是一篇充满幻想的戏谑文字。八等文官柯瓦辽夫来到彼得堡希图升官发财,但是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了。升迁的迷梦甚至使他进入了幻觉的境界,竟把一个五等文官当成了自己的鼻子。小说极为辛辣地嘲笑了那种一心只想飞黄腾达的钻营之徒和蠢猪式的官僚的丑态。《狂人日记》和《外套》,是两篇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的杰作。《狂人日记》中的小公务员波泼里希钦爱上了部长的女儿,结果他受尽侮弄,内心的压抑导致精神失常。作家通过狂人的嘻笑怒骂,狂人的希望和幻想,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狂人最后愤怒地喊出:“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让侍从官或者将军霸占去了。”“这世界上没有他(狂西,都让侍从官或者将军霸占去了。”“这世界上没有他(狂人)安身的地方!大家迫害他!”《外套》中的抄写员巴施马奇金,平日忍受着同事们的戏弄,只知老实巴交地抄写公文。长年累月的誉写工作使他变成了一架机器,连在公文上变换个称呼都不会。但是,他突然为生活的希望所振奋,节衣缩食,做了一件新的外套(大衣)。没想到刚刚穿上,就被强盗劫去。他求告于政府“要人”,“要人”滥施淫威,竟把巴施马奇金吓昏过去。小公务员回到家里,随即卧病不起,一命呜呼。果戈理的这两篇描写小人物悲剧的作品,对穷困无援的下层人物倾注了深刻的同情,同时愤怒地谴责了专制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无人性,促成了四十年代“自然派”即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期。《肖像》揭示了文学艺术走向堕落的趋势,拜金主义则是艺术没落的直接原因。画家恰尔特柯夫在穷困生活的煎熬中受到金钱的引诱,他出卖了自己的艺术良心,使艺术变为赚钱的工具。他的旧日同学的画展,使他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他的画笔再也不听他使唤。于是他妒心萌生,买下了他同学的优美绝伦的画,在狂热中毁坏了它们,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说的第二部具有宗教道德说教的神秘色彩,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倾向,是失败之作。
《彼得堡故事》广泛地触及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五光十色、灯红酒绿之中显出了其固有的卑鄙龌龊,从而较为深刻地暴露了社会的矛盾。较之前期的作品,“生活描写方面的深度和真实就更多了”(别林斯基语)。它和《密尔格拉得》一起,标志着果戈理创作思想和风格的成熟,使作家一跃而为当时“文坛的盟主”。(别林斯基语)"